钱三强:我们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
来源:百位著名科学家入党志愿书
2025年07月10日 11:07

人物简介

钱三强(1913—1992),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请求转正报告

(节选)

…………

入党时我提出来的主要努力方向仍旧是我在最近、将来的努力方向,现在我再把它写在底下:

(一)依靠组织,努力改造自己,按党员八项条件标准进一步划清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界限。

(二)培养工人阶级的感情,树立工人阶级思想,终身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三)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工作和政策水平。

(四)努力克服资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个人英雄主义思想。

(五)密切团结朋友,联系群众。

(六)警戒自己不要带有特权思想,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

延伸阅读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 一,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学部 委员(院士)。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 成果,特别是发现重 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做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 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留学法国的钱三强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在他们指导下,完成原子核物理研究性论文三十余篇。1946年,钱三强与同行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1946年底,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 • 德巴微物理学奖。1944年被委任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并获法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他与妻子何泽慧(著名核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义无反顾回国。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他兴奋地骑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被派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在新中国尚未成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拿着刚从潮湿库洞 中取出来的美元,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还在开国大典时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早在20世纪40年代,钱三强就是一位卓有成就、世界瞩目的科学家,如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应该更有建树。然而,回国后,他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从事科学组织工作,1954 年 2 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团结院内外科学家,以及发展国际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从新中国成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副所长、所长。

1956年,国家决定成立主管核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钱三强被任命为副部长,是副部长之中唯一的科学家。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20世纪50年代,钱三强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核化学与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

他像当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

1964年,在钱三强51岁生日之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且早在 1960年,他就部署了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氢弹又爆炸成功。西方媒体推测,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虽然工作异常艰难,但钱三强亲自组织了选举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推荐、酝酿、协商、评审,22年没有增选学部委员的中国科学院,选举出新的学部委员283人,平均年龄从73岁下降到65岁,学部工作恢复了生机。之后由于种种原因,10年内未增选学部委员。钱三强考虑再三,给国家领导人写了封署名信,表达了对人才“断层”问题的关注和担忧,并呼吁增选学部委员。同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还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自此,学部工作开始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学部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在我国实行院士制度创造了条件。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当时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的演讲。这次演讲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演讲,受到广泛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哲学、新闻出版等在内的知识界,出现了关于“学科联合交叉”大讨论的热潮。这与钱三强的促进领导分不开,特别是由他亲自策划并主持的系列 “科学与文化论坛”发挥了重要作用。

晚年的钱三强也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发展民用。

钱三强的人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提出的一些建议,被一些人认为是不尊重党的领导、取消党的领导,是反党言论。这位坦率的、自认是忠诚的共产党员的科学家,真诚地为改进党风献计献策:“我自认为,党对我十分信任。我既然参加了这个组织,就应该爱护这个组织。党要求我帮助党整风,又派人来征求意见,我应该讲出真心话。当时,满腔热情,没有任何顾虑。”他放弃了法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国民党要员诱以高官厚禄,他都不为所动。他是如此衷心拥护党,怎么可能反党呢?但是灾难仍然罩在头顶。钱三强的“右派”问题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毛泽东、周恩来和聂荣臻的保护,他才侥幸没有被扣上“帽子”。不过在原子弹成功爆炸、举国欢庆的时刻,钱三强却在参加完对他的批判会后被下放到偏僻的农村去了。1975年,主持中国科学院领导工作的胡耀邦找钱三强谈话,为恢复中国科学院的正常秩序,计划召开百家争鸣科学座谈会,了解科研人员心声。会议上钱三强掩面痛哭,这是他九年来第一次被公正对待。

钱三强有句著名的话:“虽然科学是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他从青年时期就立志报国,远渡重洋到法国读书,在国外不断提升自己;回国后,将自己满腔的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新中国建设。四十多年,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废寝忘食,就是为了“两弹一星”上天。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这枚沉甸甸的奖章也是对他一生奉献的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