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佑楚(1939—2021),湖南溆浦人。196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流态化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流态化技术及化学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化工、冶金、能源、材料等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研究。
“意外”的遗愿
网上搜索“李佑楚”的名字,看到的是一条简短的百科介绍和他的一些论文,再无其他信息。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科研人员,却留下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遗愿。
2021年李佑楚因肺部感染不幸离世。这个在学生后辈眼中节俭朴素的学术前辈却留下了这样的遗愿:将生活了半辈子的房产卖掉,卖房款全部捐献,用于奖励后学,激励更多的青年人专注颗粒学和流态化研究。
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妻子沐静秋将607万元的房款悉数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该基金会用这笔钱设立了李佑楚研究员奖励基金。
其实,这个遗愿既“意外”,也不“意外”。沐静秋说起卖房的初衷:“李佑楚一直认为自己对国家作的贡献还不够,应该再多做出一些创新成果,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他写书和捐献房款都是希望能对国家、对研究所有交代,对年轻人有帮助,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李佑楚将自己卖房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并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二人商议后决定搬到养老院,把旧房简单装修收拾了一番,准备售卖。
周围有人认为夫妻二人卖房捐款是“疯了”,但沐静秋说:“房款如果不捐出去,或者自己多留一些,也就是自己穿好一点,吃好一点,换个好点的养老院。但是捐献房款的这个决定,是他对国家、对研究所表达的感恩。”
人才流失是李佑楚生前一直关注和痛心的问题。李佑楚曾告诉妻子,人才是对科研事业的传承,他把颗粒学和流态化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年轻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更多的年轻学子热爱颗粒学和流态化研究,并且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希望能留住他们,并且吸引更多学子回国,为国家作贡献;希望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能腾飞、能赶超、能实现科技复兴。这是他多年的愿望和期盼。
“李佑楚一生淡泊名利,要想设立奖学金,达成他的心愿,只能靠我们生活37年的住房。”沐静秋谈道。
2024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简称过程工程所)举办了庄重而感人的“李佑楚颗粒学和流态化学科发展基金捐助仪式暨李佑楚青年托举计划”启动仪式。
白衬衫和自行车
过程工程所研究员王维师从李佑楚,卢旭晨在博士后期间和李佑楚共事。二人在回忆李佑楚时,都提到了白衬衫、灰裤子、黑皮鞋、自行车,这套着装仿佛成了李佑楚的标签,远远地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一系列辉煌成绩的李佑楚却谦虚低调,生活上更是艰苦朴素。研究所师生印象中的李佑楚永远面带微笑,春夏常是一件白衬衫,秋冬就在白衬衫外面套上一件棕色大衣,十几年不变,到食堂经常是打一大盆菜回家跟妻子吃一整天。
王维回忆自己刚开始读博时,还没有决定研究方向的那段时间:“我除了上课,就是看论文。有一次还跟着李老师一起骑自行车去清华大学热能系的实验基地驮了几袋煤灰回来。煤灰是当时参加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任务里,做循环床冷模实验的颗粒物料,清华大学当时供热也使用流化床锅炉,所以我们就把煤灰驮回来了。”
王维说的自行车,卢旭晨也记忆犹新:“李老师有一辆六七十年代的那种老式二八自行车,好像是永久牌的,印象中很破旧,但却是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在卢旭晨的印象中,“李老师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认真严谨,但是对工作之外的事情他从来都不追求,穿的用的多年不变”。
沐静秋回忆起李佑楚:“他一心一意搞自己的工作,平时挺艰苦朴素的,衣服二十几年都在穿,56块钱的工资拿了十几年。”李佑楚留下的照片不多,但是照片里的他穿的基本都是那件白衬衫。
一辈子一件事
作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流态化研究室原主任,李佑楚一生专注流态化技术及化学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是他的人生信条。
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慕孙和李佑楚在快速流态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成绩,二人等合著的《快速流态化的流动》论文发表在1979年的《化工学报》上,1981年该文被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国际化学工程杂志)》全文译刊。1980年,他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流态化会议上发表了学术论文“The dynamics of fast fluidization”(《快速流态化的动力学》),成为快速流态化的经典文献,得到了热烈反响和广泛认可。他们的理论模型被国际学术界称为Li(李佑楚)-Kwauk(郭慕孙)模型,得到广泛引用,并成功应用于循环流化床煤燃烧、低品位资源焙烧利用等领域的工程示范。
李佑楚一辈子专注流态化研究,对待学生、后辈,他总愿意“扶上马送一程”。过程工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回忆在李佑楚的指导下攻坚克难的往事:“李老师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跟着郭慕孙先生做流态化磁化焙烧,非常有经验。我们团队的第一个流态化工程应用项目——10万吨级难选铁矿低温磁化焙烧项目是在李老师指导下做的设计,可以说我们团队流态化工程应用的起点是李老师开启的。”
卢旭晨评价李佑楚:“李老师对个人名利很淡泊,从来不去谈论,但是工作上认真敬业,治学严谨,为人正直。他的文人风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有一件事让卢旭晨记忆犹新:“我到所里做博士后的时候,李老师已经60多岁了,但他还是跟我们一起爬上五六米高的实验钢架安装流化床设备和做实验。”在李佑楚的学生王维的印象中,李佑楚没有什么爱好,好像一直在工作,关心学生们学业和工作上的困难,对于王维未来可能做的研究方向,李佑楚给他写了满满两页纸,让他充分了解后再做选择。
李佑楚用这个遗愿,延伸了自己流态化研究的生命,用自己炽热的初心助燃了颗粒学和流态化的薪柴,更用他“平凡”的一生注解了科学家的执着与伟大。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他做到了。